布依族与蓝靛

布依族地区蓝靛传统知识历史悠久。蓝靛的植株称蓝,据史书记载,在古代的印染工艺中,蓝靛是应用最广泛和最重要的一种植物染料。早在3600年前的夏代,我国就已经开始种植蓝草用于染色了。贵州布依族蓝靛的历史渊源,源于越人,至今已非常悠久。一般说来,蓝本植物里可制靛的有菘蓝、蓼蓝、山蓝(马蓝)、吴蓝、茎蓝五种,贵州布依族蓝靛主要是山蓝(马蓝),布依族属越人后裔,越人早在秦汉时间就已掌握蓝靛的种植与利用。秦汉之后,越人就懂得了用酒糟还原蓝靛染色(靛)的机理,使靛能长期保存,使用范围更加广泛。对于靛泥生产和使用技艺,这与史书记载的靛泥生产和使用技艺相差不多,可以说是传统靛泥生产和使用技艺的活化石。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布依族地区的山区,家庭经济收入不高,生产力发展水平极为低下,为了及时解决好穿衣难的突出问题,于是种蓝靛及蓝靛染料工艺制作为主导的农产方式便在自给自足的生活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布依族地区种植蓝靛一般在春季的二、三月份下种,秋冬季的八至十月份成熟,成熟的蓝靛植株可长达六十公分左右。采摘蓝靛分两道工序,因此在一年内可以采制染料靛两次:一是七、八月份采摘蓝靛叶称为采“脚叶靛”(只采蓝靛茎下部的叶片,采“脚叶靛”必须是在交秋后才采);二是九、十月份采摘蓝靛称为“砍刀靛”(“砍刀靛”布依语称为“埂软”,意即在蓝靛茎下部离土留1—2寸桩全部割掉)。该道工序的采摘是连叶带枝一起砍,并截取下半部分的粗壮枝节存于地窖,或者在靛地内选好一片粗壮苗预留于地间,以便用于第二年压条的种苗。同时采摘时必须赶在第一场霜降前打制成靛(在交秋后或霜降前采的蓝靛枝叶制出的染料靛泥才是最好的靛泥)制染料靛时需经过好几道工序:如采摘、下坑、祭祀、搅浆、打花、出靛、上缸和储藏等。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