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蜡染的环境因素

贵州是古人类发祥地之一,黔西县的观音洞遗址是长江以南地区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典型代表,普定县“传洞文化”遗址被誉为“亚洲文明之灯”;。此外,贵州还发现有旧石器时代中期的“桐梓人”、中晚期的“水城人”和晚期的“兴义人”文化遗址。贵州早期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部落方国,大的国家有夜郎国等。由于交通阻隔,难以往来,对于中原的人们来说,贵州是一个遥远而神秘的地方。秦代以后的历朝历代都在贵州设置群县,采取驻军或移民的措施,把中原及巴蜀文明带进贵州,促进了贵州的开发。但由于交通不便,中央王朝统治的约束力甚微,贵州地区仍是方国林立。隋唐时期政府对贵州实行“齐其政不易其意,修其教不改其俗”的统治方式,由于朝廷封赐土著首领为都督、刺史等职,子孙世袭,定期朝贡,人口赋税不入版籍。但从唐代开始,政府大量派遣官吏、增加移民,尤其是个民族朝贡世界频繁往来,对文化传播起到了一定作用,使中原文化逐步向贵州地区腹地渗透。到了明代朝廷采取了广建卫所、大兴屯田、修筑驿道等一系列措施,加强了对贵州的统治,促进了贵州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为贵州行省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明永乐十一年中央设置贵州布政使司,结束了长期以来间接统治的历史,贵州正式成为省级行政单位。清雍正时期推行大规模的改土归流,废除了土司制度而改有流官直接统治,将贵州全面纳入了封建王朝的统一管理,又重新调整了贵州的行政区划,并延续至今。

   贵州位于中国西南云贵高原的东部,东毗湖南,南邻广西,西连云南,北接四川和重庆,低纬度,高海拔,是一个山川秀丽、气候宜人、民族众多、资源富集的省份。贵州属于典型3的高原型湿润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湿润,雨量丰富。贵州地貌以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境内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北部有大娄山,东北部有武陵山,中南部有苗岭,西部有乌蒙山,层峦叠嶂,沟壑纵横。贵州苗族有个传说,男神和女神分别造天和地,由于女神太勤快了,造的地太大,无法与男神造的吻合,就只好把地抓拢折叠,这样就形成了贵州山高谷深的地形。贵州的河流处在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上游的交错地带,苗岭是长江和珠江两流域的分水岭,苗岭以北属长江流域,以南属珠江流域,无数条河流穿越高山峡谷,滋润着群山之间的沃土。纷繁复杂的地形地貌,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使贵州成为各种物种生存繁衍的乐园,也是许多民族世代生息之地。

   贵州风调雨顺的生态条件、山重水复的自然环境、不易侵扰的独特地形和难以到达的地理位置,使得这片土地成为古代人们因各种政治、经济、战乱等原因而迁徙、流动的一个良好归宿。历史上,苗、瑶、畲、水、布依等民族经过无数次迁徙,从中原辗转到了贵州,躲过了劫难,依高山,傍绿水,在贵州扎下了根。在占贵州总面积的80%的月亮山、乌蒙山、云雾山、雷公山、大小麻山、武陵山等6座山脉和乌江、都柳江、清水江、南北盘江、舞阳河等6条河流的“六山六水”地区,居住着省内90%以上的少数民族。在那些连绵起伏的群山里,深藏着数不清的各民族村寨,每一条山野小径都可能通向一个充满盎然生机和异域风情的温馨家园。由于山岭崎岖,交通不便,少数民族长期生活在封闭的社会环境中,使得民族文化得以长时间保鲜,因此,今天的贵州民族文化仍然保持着纯净而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近似于远古文明的风貌。

发表回复

scroll to top